查看原文
其他

哪些简体字比繁体字更“复古”?

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2-05-14


#前文提要:白头发会越拔越多?(点击阅读:Q&A:拔一根白发是少一根?还是长三根?


在之前聊识字认字,尤其是涉及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时候,总会收到一些读者的留言,感慨汉字简化失去了“本意”,甚至有人比较激烈的认为应该学繁体字甚至废除简体字。


嗯,先不论废简改繁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,以及需要付出的经济、时间代价。实际上也并不是所有简体字都有那么多问题,有些简体字比繁体字甚至更有“古意”,我们今天来简单的聊一聊吧。


“简繁大战”一向是海峡两岸网民互撕的话题之一。而在学术界,也一直有反对简体字的声音,比如流沙河先生在生前一直致力于号召“回归正体字”,以前翻他的书,或者看他的网络专栏文章时,总能感知到他对于汉字简化的不满甚至愤怒。


当然,汉字在简化的过程中,的确有很多问题,有的问题可以说很严重。尤其是一些同音异意字的合并,让汉字在使用上容易出现混淆问题,比如我们曾经说过的头髮和發射的“发”,此外还有皇后和後面的“后”,沖刷和衝動的“冲”,內臟和骯髒的“脏”等等......这些简化的确造成了一些问题。


另一种争议较大的简化问题,是只针对部分字的某个偏旁做简化,而同偏旁的另一些字就不简化,甚至同偏旁的简化还不同。比如鄧、燈、瞪、澄中,前两者的简化成“邓”和“灯”,后面则没简化。虽然这些常发生在声旁的简化上,但也是人为的造成了汉字之间的割裂,对我们全面理解汉字和中文古籍造成了一些影响。


那是不是简化字就一身毛病一无是处呢?


当然不是。很多人认为简化字只有简单易学易写的优点,其实不然。当时设计汉字简化方案的,也都是当时顶尖的学者。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员名单中,不乏吕叔湘、季羡林、叶圣陶、胡愈之这些大师的名字。尤其是一部分简化字的字形,反而比繁体字更贴近汉字的本意。


举几个例子。


比如云彩的字。


云的甲骨文,就是两横下一个卷圈,有学者认为是描述云中龙尾,神龙见尾不见首的。但到了后期,云被赋予了“说”的含义,比如人云亦云。为了区分,原先云则加上了雨字头,变成了“雲”。


但到了简化的时候,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用云来表示“说”的意思。于是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去掉了“雨”,变回原版的字形,更符合云字的洒脱灵动的本意。



有趣的是,运字的繁体是“運”,軍(军)既是声旁也表意,说明是军队运送的意思。不过在简化的时候,换了一个简单,也更符合普通话发音的声旁“云”,虽然脱离了原先的“军运”意思,但却有“运气”如云的感觉了。

说到运气,其实字也是如此。甲骨文中气的写法是三横,描绘天上的云气流动,但这个字和三没办法区分,所以后来就在上下都加了个弯曲,变成了“气”。不过篆书的时候,气字被拿走用来表示“乞求”的意思,所以只好借用了另一个字 —— “氣”来表示气体。


但等到隶书之后,“乞”字中间去了一横,“气”字就又下岗了,而在简体字中,自然而然就回归了原本的写法 —— “气”,其实这才是更正确的写法。




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,而且是一些比较特别的例子 —— 虽然简体字也不像最早的古字,但感觉仍然比繁体更适合一些。


比如飞翔的字,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,原型是一个鸟飞行的背影,上方是鸟头,下方是左右的翅膀,在篆书中更加明显。但到了隶书和楷书的时候, 变成飛字,虽然有“升”的感觉,但已经失去了鸟儿飞行的姿态。现在简化成“飞”,虽然也不像最早的古字形,但至少可以看做一个鸟儿飞行的侧影。





汉字几千年来经历过多次重大的变化,从甲骨文、金文到篆书、隶书,再到楷书以及今天的简体字。在这些变化中,有时候丢失了古代造字的本意,有时候却有所回归。


今天举这几个例子,是希望大家不要纠结在简体vs繁体的问题上。简体字简化过程中的确有一些缺陷,但也有改进的地方。在学习汉字的时候,最重要的不是简体繁体之争,而是如何去来了解汉字的含义和演变。如果只是死记硬背,那无论是用简体还是繁体,都达不到真的传承、了解中国文化的效果。


从现实的角度来看,对简化字进行大规模的改革,涉及到的社会成本过高,短期内可能性不大。但随着我国教育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,现在的语文教材,已经开始在简化字教育的基础上,增加了对繁体,汉字起源和变化进行更多的讲解,我们也希望在未来,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。





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,如果你有什么问题,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【提问沟通】告诉我们:


与语文教育相关的文章,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【文章查询】,在搜索栏里输入“语文”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:


近期文章回顾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